2.传播途径
经跳蚤叮咬传播:人类鼠疫的首发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
经直接接触传播:人类通过捕猎、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鼠疫菌可以通过手部伤口,包括非常细小的伤口,如手指的倒刺等进入人体,然后经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经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或动物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可通过呼吸、咳嗽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造成肺鼠疫传播。
3.易感人群
人类对鼠疫普遍易感,没有天然免疫力,在流行病学上表现出的差异与接触传染源的机会有关,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03
感染鼠疫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多为2-3天,临床可表现为腺鼠疫、肺鼠疫及败血型鼠疫等类型。典型症状有突然发烧、寒战、头痛和身体疼痛、虚弱、恶心和呕吐。腺鼠疫会出现淋巴结疼痛和发炎。感染肺鼠疫后很快便出现症状(有时在24小时内),表现为呼吸短促和咳嗽等严重呼吸道症状,通常伴有血痰。
04
如何预防鼠疫?
1.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做好各种传染病包括鼠疫防护最有效的措施,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场所。
2.外出旅游时尽量减少与野生动物的亲密接触,不去逗玩健康状况不明的鼠类、旱獭等动物,使用驱虫剂,做好防止跳蚤叮咬的措施。
3.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4.加强疫区群众宣传教育,做到“三报三不”。
“三报三不”
三 报
报告病死鼠
报告疑似病人
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和急死病人
三 不
不捕食病死动物
不接触病死鼠和其它病死动物
不携带染疫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来源:陕西疾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