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出自先秦佚名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译文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注释安:表示疑问,相当于“怎么”、“岂”。
赏析此句的典故出自《庄子·秋水》,用以告诫人们,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形态对别人妄加揣测,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完善
原文
佚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注释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从容:悠闲自得。鲦(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
展开阅读全文 ∨
文言现象
一、一词多义固 :①固不知子(副词,固然)②子固非鱼也 (副词,本来)
之: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助词,的)②子之不知鱼之乐(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我知之濠上也(代词,鱼之乐)
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疑问副词,怎么)子曰‘汝安知鱼乐’(代词,哪里)
二、古今异义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今义:安全。
三、文言句式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展开阅读全文 ∨
问题探究
1.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 。
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3.这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1.雄辩的机锋。文章写庄子与惠子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瞰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发联想,展开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论辩。除了开头内容用叙述语句略作交代,通篇采用对话形式。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辩论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篇文章是《庄子》外篇的《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其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此文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
惠施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周则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全文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6739篇诗文 ► 8605条名句
完善
猜您喜欢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裴迪《华子冈》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佚名《燕燕》
恭敬不如从命。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老子·道经·第二十九章》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增广贤文·上集》
言之易,行之难
——《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桃花坞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
——唐寅《桃花庵歌》
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
——《吴子·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