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老司机
根据IEC62368和国家最新安全标准,手机表面温度不应超过48℃,正常运行时的温度通常在30-40℃之间。由于每个人对烫的感受不同,但只要设备温度超过人体体温37℃,就可能让人觉得不适。例如,燃气热水器一般默认出水温度为43℃,这已经接近人体感知的极限。你可能会认为手机发热是因为小米13性能不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换成其他机型,其温度可能还会更高。这是因为设备运行时,芯片和其他电子元件会将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导致设备温度自然上升。只要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发热现象就不可避免。目前市面上的手机主要依赖被动散热方式。如果不改变机身材料,相同尺寸的设备散热能力始终存在上限。尽管厂商宣传称内置了VC液冷等技术,但实际效果往往被夸大。今年许多手机采用双层主板设计,并将主板位置从摄像头模组下方移至侧面。这种布局增加了热量传导的难度,使得热量更容易积聚,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散热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手机发热的具体场景:1. 使用过程中的高负载操作: - 刚激活设备的前1-2天内,系统可能需要进行大量初始化操作。 - 更换手机时进行数据备份或恢复。 - 持续下载、安装或更新大量应用程序。 - 使用高功率充电器快速充电。 - 长时间运行高画质、高帧率的3D游戏或其他图形密集型应用。 - 持续拍摄照片或录制高画质视频。 - 运行跑分软件测试CPU和GPU性能。 - 同时开启小窗模式或多任务处理功能。2. 特殊环境或使用状态: - 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使用设备。 - 将手机放置在散热不良的地方,如用保护壳包裹、靠近其他热源等。 - 长时间暴露于强光下或直接受阳光照射。 - 在WLAN或移动网络信号较弱的情况下持续使用设备,这会导致信号搜索增加功耗并产生更多热量。通过了解这些情况,可以更好地优化使用习惯,从而减少手机发热带来的影响。
评论
取消
评论